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报国志向 ——中山大学第28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赴珠海校区开展校史学习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人:chenzm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青年学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4月20日,中山大学第28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前往珠海校区,开展以“探寻红色记忆、感悟科研精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为主题的校史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历史纵览-科技报国-战略领航-校史传承”多维度、立体式的教育模式,贯通理论学习与实践认识,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成长注入精神动能。
      

      首站学员们走进珠海方志馆,参观"永葆初心 勇担使命——中国共产党珠海历史展览"与"同根同源 同心同梦——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主题展"。在讲解员引导下,学员们透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和影像资料,系统了解珠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地位。珠三角民俗文化的生动展示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鲜活呈现,使学员们深切感受到"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生动的历史叙事中转化为滋养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鲜亮的红色基因通过生动的展览,转化为滋养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强化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

珠海方志馆参观学习

 

      随后,学员们回到珠海校区参观了天琴中心的激光测距台站与模拟台站,深入了解了“天琴计划”在我国引力波空间探测技术布局中的重要意义及我校在深空研究中的重大贡献。经过半个多小时曲折的盘山公路,同学们到达了凤凰山顶的天琴中心激光测距台站,在志愿者同学的讲解下,学员们了解了引力波发现的奇妙历程,详细学习了“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现状。随后,同学们亲身走进天琴计划的模拟台站,宏大而精巧的实验设备给了学员们很大的震撼,也使学员们亲眼见识到学校大科学平台的硬核实力。这种直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现场教学,既彰显了中大人“敢为天下先”的科研担当,更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激发出投身科技强国的内生动力。

学员参观天琴中心的激光测距台站

 

      下午,学员们齐聚翰林一号会议室,聆听国际关系学院许少民副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国战略空间和国家安全分析》。许老师凭借其丰富的国际关系研究经验与深厚的学术功底,从国际战略格局出发,结合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与新挑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剖析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布局。讲座内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发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使他们对国家安全形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筑牢了国家安全意识。学员们在讲座中积极互动,踊跃提问,许老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这次讲座,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人的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每一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许少民副教授授课、回答提问


      紧接着,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综合党委书记、南方海洋实验室党委书记刘梅研究员为学员讲述了珠海校区的发展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通过刘主任的讲解,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大人在珠海校区的奋斗历史,感受到中大人的拓荒牛精神以及中大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信仰与精神力量。之后,全体学员参观南方海洋实验室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地质博物馆。在讲解人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了解了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定位,看到了实验室科研工作者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科普展示环节,讲解员幽默的讲授仿佛让学员们置身于深海之中,与鱼群为伴,经历了一次生动的海底旅行。在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珠宝玉石让学员们目不暇接,各种珍惜古生物的化石无声地诉说着历史流逝的沧海桑田。学员们在身临其境地领略了海洋的深邃和地球发展历史的悠长,体会了我校在深海、深地的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精神。

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参观


      此次研修活动是一场沉浸式的现场思政课,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之旅。从追寻珠海的红色记忆到体验前沿的科研力量,从感悟国家安全观到学习校史的奋斗篇章,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实践学习为契机,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学员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写下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决心。思想的火种已然点燃,奋斗的脚步仍在继续前行!马研班的学习之旅未完待续,学员们将带着这份精神力量,踏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员在珠海校区校史展览馆前合影


部分学员心得体会:
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蔡王铭:
      一日行程,收获满满;思想激荡,启迪深远。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对珠海这座城市、对中山大学这所母校有了更深沉的热爱与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我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把深厚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努力掌握过硬本领,以更加理性、客观的视角观察世界,以更加昂扬、务实的姿态投身学习与实践,自觉做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无愧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数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朱济舟:
      归程时恰逢落日,海边的晚霞呈现瑰丽的粉紫色,而这一天,我也有幸见证了历史与未来在湾区热土上的壮丽对话。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当今的向深空深蓝进发,这片土地始终矗立着中华儿女探索未知的坐标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成为科技浪潮的逐浪者,更要成为文明星火的传灯人——因为每一次对引力波的捕捉、每一块深海岩芯的提取、每一条生态红线的划定,都是在续写属于这个民族的深蓝史诗!


航空航天学院2023级本科生戴策:
       伶仃洋的潮水日夜奔涌,正如大湾区建设永不停歇的脚步。站在南海之滨回望,我更加懂得: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作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要成为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当我们在实验室调试数据时,在文献堆里钻研理论时,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时,都是在用青春实践回答时代的问卷。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将个人奋斗的涓滴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