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辅导员=教学+科研+学工+篮球+……
编者按
在学生困难时关怀备至
在学生迷惑时指引方向
他们,是时刻陪伴在学生身旁的中大辅导员
和学工君一起走近
2023年中山大学辅导员年度人物
学习老师们的奋斗精神
感受亦师亦友的温暖和体贴
杨奎坚,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力学教工党支部委员、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2015年和2020年分别取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学士学位和固体力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作为“百人计划”助理教授入职中山大学,2023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主讲《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核心课程,担任军科委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五四奖章”、中山大学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中山大学辅导员年度人物”、CUBA北京赛区第5名等荣誉。
怀空天报国之心,传中大红色血脉
制空权和制天权
一直是信息化战争作战取胜的关键,
中华儿女应该时刻铭记
我国的航空航天艰辛发展史,
并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践行空天报国使命担当。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杨奎坚副教授
不断提醒学生们
既要时刻保有中华民族
航空航天历史使命感和危机感,
也要坚持开拓创新、勇于谋事成事。
作为辅导员和专任教师,
他在班会、座谈会和课堂教学上
都曾向学生们介绍
航空航天领域的瓶颈问题和前沿研究,
希望持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并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坚定的信念。
杨奎坚主讲大班会
此外,杨奎坚积极参与学院文化建设,
助力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的举办。
该活动邀请了知名院士、“神舟航天员”和校领导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以航空航天精神、科技奉献精神为导向,
激励同学们为祖国空天事业奋斗的决心,
调动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和潜力。
他还长期关注并组织学生
参加全国重量级赛事,
鼓励学生们通过航空航天科技竞赛
强化科技素养,
提升本领、开阔视野。
杨奎坚(左二)参加教师节表彰
强化学术创新思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需要兼顾课程教学、学术指导、
论文撰写、项目申请等繁杂工作。
2020年7月,杨奎坚开始担任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
以学术指导为抓手
驱动学生工作和日常交流。
作为辅导员,杨奎坚积极组织专业背景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
杨奎坚所带学生在刚入学时
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不高。
他通过走访宿舍、日常谈话等形式
了解同学们的难处和想法,
经常与班委沟通协商来摸索
课外活动和学生迫切需求的结合点,
以点带面,以面带全,
筑牢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加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杨奎坚指导学生科研实践
作为专任教师,杨奎坚因材施教、尊重选择,
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
学习意愿和专业兴趣,
扩大他们的自主选择权。
他充分利用课堂上和组会上
同本科生的合作角色与交流渠道,
多向他们分享经典知识理论和关键研究进展,
合理引入思政元素和工程应用
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并在此过程中紧密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及时调节沟通方式和交流重心。
杨奎坚指导学生科研实践
构建亲密师生关系,展现青春靓丽风采
学生是学校的主角,
只有在课内外与学生保持紧密交流,
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如今,学生们学业压力较大
且与老师存在一定的代沟,
普遍不会主动反馈学习感受和建议,
因此高校教师很难全方位掌握
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潜在困惑。
杨奎坚深刻地意识到,在文体竞技比赛中,
不管是选手还是观众都愿意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这是对集体荣誉的维护,
也是对大学生活的热爱。
对他而言,这更是倾听学生心声的有效途径。
因此,杨奎坚会经常指导并主动参加
学生文体竞技活动。
杨奎坚(右五)与学生共同
代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参加深圳市篮球比赛
过去三年中,航空航天学院
在学校足球赛、篮球赛和排球赛中
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杨奎坚力争成为学生们的亲师兄和好朋友,
循序渐进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积极引导。
杨奎坚参加篮球赛
杨奎坚担任学工年终茶话会主持人
在专职辅导员、教研人员和生活导师的多重身份下,
杨奎坚立志成为学生们的
思政引路者、学术指导者和成长陪伴者。
在后续工作中,他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
不断尝试“学工-教研-生活”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空天报国,矢志创新;
全面育人,奋斗不息。
杨奎坚(左五)参加学工部表彰